這是一堂不一樣的直播公開課——3月31日,云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出現在直播間,向云南農業大學3萬名師生提議,走到田間地頭,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移動互聯網的技能,開設直播間,幫助家鄉農產品走出大山、走向消費者。
這是一堂沒有現場觀眾的公開課,卻吸引了超過11萬人在線收看。網友們紛紛為這位校長的倡議點贊,走到田間地頭,真正為農民代言,這是真正的學以致用,也是農業學子根植土地、情系農民的真實體現。
云南的山地高原面積廣闊,是中國特色農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但長期以來,不少優質的農產品苦于沒有品牌、傳播范圍有限,一直沒有真正走出大山。疫情更加造成了農村特色產品的滯銷。農民苦于銷路通道阻塞,而年輕的大學生相比農民掌握著更多的互聯網技術,更懂得如何利用拼多多等電商及互聯網平臺,其帶貨直播的能力遠遠高于當地農民。而云南農業大學的多數生源都是云南省的學子,他們對當地的農產品有著較為深入的了解。農業大學的校長提議全校師生為農民代言,正是基于現實的考量,可以說,這是一份非常接地氣的特殊作業。
推而廣之,農業大學的課堂不能只局限在大學校園里,而應分布在更廣闊的田間地頭。農業大學的師生走出課堂與農民互動,才能真正了解農民所需所求,這會更有利于大學生真正了解農村、了解農民。
來自于土地,回歸于土地。事實上,在全國各地,每年有不少農業大學的畢業生選擇走到田間地頭,帶著專業知識和先進理念,成為“新農人”。而類似新聞中師生為當地農民、農產品代言,短期內是對農產品上行的有效人才補充,長期來看,師生直播也可以傳授給農民一些移動互聯網的運營新技巧。
中國知識分子素有深入農村、解民生之多艱、滿腔熱血為農民服務的優良歷史傳統。作為農業大學的學子,更應該心系“三農”,成為中國農業事業的先鋒力量,時刻關注“三農”問題,并努力在將來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分子。與此同時,有責任的電商企業更應為促進農產品銷售、農村經濟發展而助力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