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攻堅戰已經到了關鍵時期,隨著首都各行各業復工節奏的加快,不少企業和職工在復工的同時,心中也難免忐忑。近日,記者探訪了位于西城區白紙坊東街2號院的北京文化創新工場經濟日報社園區。了解該園區在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協助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45家入駐企業100%復工
據悉,北京文化創新工場經濟日報社園區目前入駐企業45家,員工2000多人。北京市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以來,園區內復工企業逐步增加。目前,入駐企業已經100%復工。
進入園區的寫字樓大堂,園區管理人員已經嚴陣以待,除了常規的消毒、測量體溫,還要出示身份證以及園區發放的出入證。首次進樓的辦公人員還要簽署個人承諾書。雖然是上班時間,但是出入大樓的人員并不多。
園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強烈建議各企業盡量安排人員錯峰出行,避開上班高峰期,以免造成大樓進門處聚集及排隊擁堵現象。另外,因為測量體溫、查看證件需要時間,上班高峰期,我們建議每次15人一組進入一層大堂排隊測溫,其余人員在大樓門外排隊等候,并且人與人之間盡量保持一米以上距離。”
在一樓電梯旁邊,記者看到了一個提示牌:“疫情期間電梯轎廂內同時乘坐限定4人。所有電梯轎廂內部均已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請放心使用。”
園區提前防控自制出入證
“我們在節前就捕捉到疫情相關信息,1月27日發布了1號通知。”園區管理人員介紹說,那個時候,他們就要求入駐企業和企業員工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從疫情發生地回京的人員,要主動電話聯系一層前臺進行登記報備,并在住所自行隔離2周以上。
記者了解到,最初,為了預防復工人流量突增,同時避免未隔離合格人員入樓。園區制作了兩種顏色的出入證,藍色與紅色。藍色代表的是截止到出入證發放日,企業未出京人員及返京時間已滿14天人員。紅色代表的是截止到出入證發放日,返京時間7天至14天人員。
相關負責人說:“開始,我們建議持有紅色出入證人員居家觀察14天期滿后再上班。之后,根據《北京市進一步明確疫情防控期間返京人員有關要求》的通告,2月14日,樓內就取消了紅色出入證的使用。”
“預約到崗”控制人員密度
在園區的《復工企業人員情況匯總表》上,企業復工時間、預測復工人數、復工人員分類、日實際人流量等數據一應俱全。記者發現,園區入駐的45家企業雖然已經全部復工,但是在樓內辦公的人員卻并不多。以2月17日為例,僅有326人到現場辦公,與整個樓內2000多人的規模相比,樓內人員比例不超14%。
“我們的運營人員每天會與企業一對一溝通,時刻了解與更新園區內離京返京及外地返京人員的行動日期節點,能夠做到自初七至今提前測算每日進入樓內的人流量。”員工說。
此外,園區還開啟了預約到崗模式。“如確需到辦公室,要在前一天通知預約并核驗該員工是否符合政策規定,再發放出入證進樓,通過預約的方式,我們可以調節企業在樓內的密度。”
據了解,園區不少企業都采用線上開工、遠程會議等辦公新模式,由此實現了復工率高、到崗率低。走訪中,也可以看到,多家企業內,員工確實不多,人員間距離較遠,所有人員均佩戴了口罩。
引進配餐公司保就餐安全
如何用餐是很多企業員工關心的話題。為此,園區為企業推薦了北京市指定配餐公司,引導樓內企業錯峰就餐、分餐,并協助大型餐飲企業提供送餐服務和訂餐自提服務,盡力保障復工人員就餐問題。
為增加樓內辦公人員預防意識,目前,園區每日早、中、晚三個時段播報防疫廣播。 此外,經濟日報社安保及物業每日定時定點對園區公共區域進行消毒工作,并提前采購了充足防疫物資供園區企業使用。
“特殊時期,我們的管理措施確實比較嚴格,有些時候還比較繁瑣,也感謝企業的配合。我們希望盡可能地保障大家的健康安全,讓企業順利復工復產,員工可以放心上班。”負責人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