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少子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社會面臨的重大人口課題。
在當前全球經濟走弱、GDP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人口因素作為影響經濟的結構性因素,日益受到各國政策制定者的關注。
企業經營不善而破產、或被并購,在現代社會本是一件平常事兒,但日本最近爆出的兩條新聞,卻刷新著人們的認知。
其一是,日本民間企業信譽調查機構——東京商工調查所1月14日發布報告稱,去年因“人手不足”而負債1000萬日元以上、并因此破產的企業數量達426家,比上一年增加10%,是該因素被納入統計以來數量最多的一年。
2019年,日本破產企業共8383家,比前一年增加1.8%。
另一條是來自NHK電視臺的報道,日本2019年超過4000家企業被收購或出資,是自1986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歷史最高,其中大部分企業是因為無人繼承才被收購。
不是因為經營,而是沒人干活、更沒人接班,讓越來越多的日本中小企業跌向破產出售的深淵。
少子老齡化
最新數據顯示,日本處于15~60歲的人口自1993年達到頂峰狀態的8040萬人后一路下滑,如今僅剩6850萬人。
照此趨勢,預計2040年該數據將進一步減少2600萬,至5400萬人。
這意味著,日本潛在勞動力水平的大幅下滑。
與此對應的,是厚生勞動省公布的“人口動態統計”估算數據:2019年,日本的出生人口約為86.4萬人,較前一年減少約5.4萬人。
這是自1899年日本有此項統計以來,新生兒人數首次不滿90萬,創下歷史新低。
與此同時,日本的老齡化嚴重程度卻不斷加深。
2019年9月日本總人口為1.26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為3588萬人,比例為28.4%。
也就是說,在日本,每4個人中至少有1名老年人。
少子老齡化,正成為日本社會難以承受之痛。
“低欲望社會”
在日本,選擇結婚的人也在減少。
厚生勞動省去年12月發布報告,2019年日本的新婚夫妻較前一年減少約3000對,是過去10年來下滑最嚴重的一次。
這也讓日本有了“低欲望社會”之稱。
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日本近些年來的經濟狀況,與其少子老齡化的人口結構之間存在密切聯系。進入市場的年輕勞動力難填空缺,即便人均勞動生產率維持現狀,社會總產值也將下降。
同時,領取養老金的人口不斷增加,無論對于政府還是個人,贍養退休老人的負擔將繼續加重。
嚴峻的人口形勢,甚至讓首相安倍晉三多次在公開場合將其稱為“國難”。
過去數十年間,日本政府及社會也嘗試了各種辦法來鼓勵生育、增加人口,包括對嬰幼兒免費入托、免費教育等方法,甚至在內閣設立了少子化擔當大臣來專門應對,但都無法逆轉人口繼續下滑的趨勢。
全球化難題
事實上,日本并不是唯一面臨少子老齡化問題的國家。
根據聯合國數據,截至2018年底,全球65歲以上人口有史以來第一次超過5歲以下人口數量——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道稱,這二者分別為7.05億人和6.8億人。
而到2050年,差距將繼續擴大——屆時,每一名5歲以下兒童,將對應兩個65歲以上老人。
少子老齡化已經成為全社會面臨的重大人口課題。
韓國多年來也一直在艱難應對人口老齡化、勞動力隊伍縮減和出生率低等問題。
截至2019年底,韓國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首次突破800萬人,占比達14.9%,創歷史新高。
德國也是一個“超老齡化”國家。而預計到2030年,美國、英國、新加坡和法國也將步入這一行列。
在當前全球經濟走弱、GDP增速放緩的背景下,人口因素作為影響經濟的重要結構性因素,日益受到各國政策制定者的關注。
以歐盟為例,如果繼續此前的退休政策,必將增加領取養老金者的人數,這將給政府帶來更大的財政壓力。
近些年,歐盟各國開始變革,抑制提前退休、并適當延長退休時間。但如何延遲、延遲多長時間,則一直備受爭議。
無論如何,少子老齡化問題如果不能得到改善,那么日本中小企業因為“后繼無人”而關門的悲劇,可能在世界更多的地方上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