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凌晨兩點,兩輛載有50名四川省樂山市峨邊彝族自治縣務工人員的“峨邊縣—椒江區返崗直通車”,駛出浙江臺州市椒江章安高速路口,早已在路邊等候的椒江區總工會有關負責人立刻迎了上去。
峨邊縣是椒江區的扶貧協作縣,安排峨邊籍務工人員來椒江就業,是椒江區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內容,也是脫貧最有效的形式。為此,椒江區于2018年、2019年先后落實兩批近70名峨邊籍務工人員來椒江就業。眼下受疫情影響,椒江企業復工復產出現“招工難”現象,椒江區與峨邊縣延續協作成果,采用包車方式接送峨邊籍職工返崗,解決企業復工難題,又幫助峨邊務工人員就業脫貧。
從峨邊到椒江有2400公里路程,加上復雜的疫情,都沒有阻擋峨邊籍職工的返崗熱情,不少人還帶上了老鄉。來自峨邊縣清溪村的赤日馬力說,是椒江區總暖心的服務吸引了大家。
“在椒江務工的這段時間,椒江區總不僅在節假日帶我們游覽椒江的市容市貌、免費觀影,還為我們舉辦集體生日、集體婚禮等活動。”今年春節回家,赤日馬力把這些經歷告訴了同鄉,很多人都動了心,希望疫情結束后一起來椒江工作。
據了解,為幫扶峨邊縣貧困勞動力穩崗就業,椒江區總創造性實施“十個一”就業扶貧服務模式,即通過“一個服務站、一個職工團隊、一張情況表、一張服務卡、一份檔案盒、每周一張生活表、每月一次觀影、每季一次出游、半年一次集體生日、每年一次聯歡會”等一系列服務,筑穩峨邊職工隊伍。2019年,峨邊職工引進率同比增長17%,流失率同比下降90%,為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貢獻了工會力量。
“根據以往的經驗,采用勞務協作扶貧的難點在于一次輸出成功率,外出務工人員經常‘走一圈就回來’,存在不適應環境、不滿意待遇、不放心家里等心態。”椒江區總工會主席金志良說,“‘十個一’就業扶貧服務模式,就是針對就業扶貧職工的穩崗就業而設置,就業扶貧,不僅要‘引得進’,還要‘留得住’!
面對疫情中的復工考驗,峨邊籍職工不僅“引得進、留得住”,還主動“帶進來”,這些都離不開“娘家人”的溫暖。
“好的工資待遇其他地方也有,真正讓我們舍不得離開的,是像親人一樣的工會干部!倍脒吋毠だ畎⒘φf,“現在,我愿意把這里當作第二故鄉,為椒江的經濟建設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