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近日召開的2019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論壇的消息稱,2018年數字經濟發展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67.9%,同比提升12.9%。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局長秦海表示,把握數字經濟換道發展的機遇,抓住數字經濟自身發展紅利的同時,也要重視數字經濟為生產方式、消費方式帶來的前所未有的變化。
在這些變化中,由數字經濟平臺上涌現出來的新職業格外耀眼。插上科技的翅膀,數字化新職業正釋放出日益強勁的活力,在帶動社會創新、履行社會責任方面,或將帶給我們越來越多的驚喜。
出庫打包工“改行”操控機器人
30歲的王飛飛從事著一份新職業,他從一名出庫打包工華麗轉身,成為了菜鳥嘉興未來園區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收入翻了一番。
和傳統物流園區不同的是,菜鳥一直使用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致力于推進物流園區的智能化和自動化,一部手機“遙控”園區,700臺機器人可以同時作業。
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和工業機器人系統運維員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F在,王飛飛不需要像傳統的園區工人那樣進行高強度重復的體力勞動,而是使用計算機,組織以及保障園區內的機械臂、機器人等進行商品的揀選、打包發貨。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楊偉國教授說,新就業形態的發展是近10年里,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現象?梢哉f,新就業形態是數字經濟帶來的就業范式的變化,大量的從業者借助數字經濟平臺提供服務,這也是經濟范式轉換、市場競爭和技術進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結果。
勞動者借數字平臺實現自我價值
在楊偉國看來,新就業形態創造了大量的新職業,不但接納了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而且兼職比例很高,這種分布式、彈性大的工作形態,有效減緩了就業壓力。同時,新就業形態有助于培養從業者自我負責精神和工匠精神,勞動者直接為客戶工作,直接接受客戶的服務評價并直接獲得客戶報酬,這有助于從業者更好地了解客戶需求,并不斷提升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
主播就是其中的典型職業。對于主播“林兒LING”而言,直播的出現,是其事業轉型的一次契機。從線下服裝實體店的經營者,到如今為近12萬粉絲在拿貨檔口做直播,剛剛過去的一年里,她嗅到了商業意義上的成功,也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新方式。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加入淘寶直播的主播人數較此前一年勁增180%。在這片就業、創業的沃土上,除女裝、美妝等傳統領域,園藝、美食、家居生活也成為新主播們發力的領域。在淘寶,月收入達百萬級的主播超過百人。
紅火的主播業有沒有可能復制到農村?年初,在阿里巴巴技術脫貧大會上,淘寶直播“村播”脫貧計劃正式啟動。淘寶內容生態資深總監陳鐳宣布,將幫助100縣1000位農民主播實現月入萬元。為此,淘寶直播與全國縣域建立長期直播合作,還聯動百家經紀機構與縣域政府無縫對接,開展主播招募、電商直播培訓、當地IP打造等一系列直播配套服務。淘寶的目標是,2019年農產品直播銷售額超30億元。
新就業形態對政策提出挑戰
中國人民大學報告顯示,2018年,阿里巴巴平臺創造就業機會首超4000萬個。據不完全統計,人社部發布的13個新職業,將在就業市場創造600萬個崗位需求。在創造數字化新職業的同時,數字經濟平臺也廣泛提供普惠型就業機會。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指出,目前的就業市場,“不少人沒事干”和“不少事沒人干”兩種現象并存,數字經濟平臺則通過創造實實在在的就業崗位,緩和了就業供需不匹配的矛盾,讓社會更加和諧,值得高度肯定。
“穩、增就業是數字經濟平臺的重要社會價值!睏顐J為,數字經濟時代新就業形態的涌現,既是新產業、新業態不斷發展的結果,也是人們的美好生活需求在就業領域的反映。
新就業形態也對政府的就業政策提出了巨大挑戰,需要提前研究探索,積極穩妥地調整應對。“既不能把這些新就業形態視為非正規就業、非標準就業、非典型就業、非主流就業,也不能將新就業形態視為勞動者權益保護缺失的代名詞。國家需要挖掘數字技術的潛力,創造更多更好更加多樣化的新形態工作,并探索建立適應于新就業形態的新社會保護體系。
